菜单
Youtube Instagram
  1. HOME
  2. THE JOURNEY
  3. 6.国际化与未来发展
THE JOURNEY
我们的50年

6.国际化与未来发展

始于偶然的相遇

在公司创立不久后的上世纪70年代初,到世界各国考察摩天大楼的香港实业家被“新宿三井大厦”稳重、大气的外观吸引,将建筑立面的设计咨询业务委托给我们。当时的香港还没有出现以真正的幕墙作为立面装饰的高层建筑,我们开发的幕墙在香港的建筑业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这是公司开展海外业务的起点。后来,在当时公司入驻的办公大楼内又发生了一次偶然的相遇。在同一栋大楼内办公的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主动找到我们洽谈关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设施建设的无偿援助ODA(政府开发援助)项目。我们当即表示了兴趣,参与建设“公共建筑”的兴奋与期待远远超过了对于将在陌生的国度长期工作的焦虑与担忧。涵盖了民营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开发援助的海外业务就从这两次偶然的相遇开始起航。

第一个海外业务 中国大厦
巴拉圭国家职业培训中心

面对未知,大胆尝试

进入80年代后,日本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日本设计的海外业务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一位正在策划开发摩天大楼的印尼客户考察了西新宿的超高层建筑群后,出于对“新宿三井大厦” 的喜爱,向我们发出了设计邀请。随后,“雅加达地标塔”顺利诞生,并为后续多个项目的成功落地奠定了基础。日本设计在中国开展的早期业务是两栋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它们分别是公司上海现地法人入驻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位于北京的“京广中心”。这两栋超高层建筑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城市向现代城市演变的进程。与此同时,ODA业务也在逐步拓展。日本设计参与建设长达25年之久的“肯尼亚中央医学研究所”, 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为新型传染病防治和疫苗开发做出了贡献。公司创立时的核心人物池田武邦对于海外业务的拓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曾为日本海军军官的池田认为:要想让日本真正实现国际化,仅靠发展经济是不够的,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至关重要。即使国情和文化不同,人们也总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我们拓展海外业务的意义在于以建筑为媒介找到其精神内核,池田先生的信念至今仍然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DNA中。

雅加达地标塔(提供/熊谷组)
肯尼亚中央医学研究所(摄影/Duncan Willetts)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
北京京广中心(摄影/GxK)

战胜突如其来的危机,实现突破与创新。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进军海外的日本企业卷入漩涡之中。我们派驻各地的同事被迫回国,公司的海外业务仅靠马来西亚的“萨拉瓦克大学”和越南的“巴克迈医院”等ODA项目苦苦支撑。在那样艰难的时刻,一个小小的机遇出现了。由于当时公司聘用了一些海外留学生,其中一位因某些原因而离开公司的员工提出希望在他的家乡上海为日本设计工作。如果能继续为日本设计效力的话,不论在日本还是在上海工作都是一样的。他和同事们的努力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迅速开花结果。从深圳市的“中央公园景观”项目开始,学习“豪斯登堡”的先进经验,以与自然共生为主题的“威海金线顶填海造地规划”、借鉴了“安可乐斯福冈”阶梯状屋顶绿化设计经验的“天津泰达MSD综合开发”项目、利用BIM软件以三维曲面设计的“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等,梦想的蓝图一个一个被变为现实,日本设计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马来西亚萨拉瓦克大学
越南贝迈医院(摄影/Jimmy Yuwono)
深圳市中央公园
威海金线顶填海造地规划
天津泰达MSD综合开发全景(摄影/ Nakasa and partners)
天津泰MSD综合开发 与公园相连的屋顶花园(photo/Nacasa & Partners)
梦廊坊大剧院全景(提供/新奥集团)
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提供/新奥集团)

携手共同创造未来的幸福。

以中国及东南亚各国为代表的经济崛起的国家和地区正在谋求与综合城市开发一体化的建筑项目。虽然这一过程与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日本有着惊人的相似,但我们从未以同样的眼光看待这种现象。因为不同的国家会走上不同的发展和强国之路。引领着每一个项目的是参与其中的人们在实践摸索中编织的纽带。大家携手迎接挑战,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加深的羁绊会引导我们走向下一次相遇。我们希望“建筑”带来的幸福体验能够世代传承下去。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