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Youtube Instagram
  1. HOME
  2. THE JOURNEY
  3. 1.组织与技术
THE JOURNEY
我们的50年

1.组织与技术

日本首幢超高层建筑计划启动。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的顶峰,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也加快了步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启动了日本第一座超高层建筑“霞关大厦”的建设计划。在地震频发的国家日本建造摩天大楼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柔性结构抗震设计为首的技术进步是建造超高层的基础,但仅凭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为了开拓新的技术领域,迫切需要设计组织对自身实施变革。

日本第一座超高层建筑霞关大厦
公园视角的霞关大楼

前方,是一道无形的壁垒。

1965年,高达36层的“霞关大厦”设计方案完成的第二年,由业主、设计、施工和设备等组织的代表组成了“霞关大厦建设委员会”。

为了建造日本首幢超高层,从各个组织中抽调了优秀专家人才,组建起一个平等交流、共享信息的团队。但是在团队成立之初,大家还是无法做到畅所欲言,无私分享。因为许多团队成员受到原先所在组织的立场和利益的束缚,团队内部好像存在着一道隐形的壁垒。

“群体动力”的思想。

建造日本第一座摩天大楼面临着无数挑战。即使是一个个的小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也很难向前推进工作。例如,超高层需要设置从地下锅炉房到屋顶超过200米的烟囱。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无法实现柔性结构。由于昼夜温差,钢材也存在使用寿命的问题。面对横亘在眼前的难题,委员会成员陷入了困境。但正是这些困难,打破了团队内部的隐形壁垒。渐渐地,所有成员都放弃了对自己原先所在组织的执念,大家无私地分享信息,为了解决眼前的难题而各抒己见,展开激烈讨论。最后终于找到了利用层间变形移动钢筋混凝土烟囱的解决方法。此后,“霞关建筑建设委员会”通过听取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和想法并发掘他们的潜力,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意组织。集体创造的智慧远远大于每一个个体智慧的简单叠加。作为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后来成为日本设计的主要创始成员之一的池田武邦回顾当年的情况时说:“在组织内部,没有上下级的区分,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平等交流。这是源于美国的“群体动力”组织理论的结果。”

不久之后诞生“日本设计”同样传承了“群体动力”科学行动理论。

站在东京砾石层的建设委员会和顾问
钢结构工程
施工现场

平等、自由的组织。

“霞关大厦”竣工9个月前的1967年9月1日,日本设计事务所成立。我们摒弃了传统的金字塔式指挥系统,旨在建立一个扁平的知识交流组织,大家在将“群体动力”理念作为行为准则方面达成共识。各领域专家平等交流,思维之花在自由的氛围中绽放。即使在公司成立50年后的今天,这一理念依然在引领我们前行。公司员工之间不称呼头衔,而是平等地以名字相称,公司所看重的不是员工的年龄、背景和职称,而是每位员工所拥有的技术和能力。

平等讨论的会议场景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