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Youtube Instagram
  1. HOME
  2. THE JOURNEY
  3. 2.尊重自然
THE JOURNEY
我們的50年

2.尊重自然

在一個冬日突然得到的領悟

“新宿三井大廈”於1974年竣工後,日本設計遷入該大廈50層。大約半年後的一個冬日,時任社長的池田武國(Takekuni Ikeda)下班後走出大廈,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那天早上天氣晴好,後來突然下起了一場暴風雪,傍晚時分,整個城市被白雪覆蓋了。比起天氣的變化,讓池田先生感到更為震驚的是空調、照明和玻璃幕牆將外界的噪音和嚴寒完全隔絕,為上班族營造了一個舒適的工作室內環境。“這難道不是強迫人們呆在一個根本不需要注意當天天氣的地方嗎?”池田一邊摸著臉上冰冷的雪花,一邊自言自語。

西新宿的雪景
現在的新宿三井大廈(攝影/川澄·小林研二攝影工作室)

遠離自然的地方,不是宜居、舒適的地方

以那個冬日池田的提問為契機,“如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成為我們參與的所有項目的共同主題。我們堅信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在遠離自然的環境中,無法創造出讓人感到真正放鬆的場所。於是,我們進一步加快了對如何優化建築的通風採光以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技術追求。1988年竣工的“新日礦大廈”,設計了可以實現通風換氣的“呼吸式幕牆”和將自然光導入室內的挑空中庭。我們避免與自然形成對立,一直致力於通過讓建築與自然完美融合而獲得舒適感

新日礦大廈 呼吸式幕牆(攝影/川澄·小林研二攝影工作室)
新日礦大廈 採光的中庭(攝影/川澄·小林研二攝影工作室)

從“保護自然”到“恢復自然”。

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不僅影響到建築,還影響到周邊環境。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我們成功打造了長崎縣的“豪斯登堡”項目。該項目超越了保護自然的原則,通過填海造地,恢復了原來的灘塗和水邊生態系統。放棄了用混凝土護岸來整修海岸的傳統手法,而是採用石堆的傾斜堤壩連接陸地和大海,使生物得以再生。進入21世紀,甚至在全球環境危機受到廣泛關注之前,我們就一直在努力構建自然生態環境的同時協調自然與人類的活動。

以工業園區開發為目的而填埋的開工前的用地(照片/豪斯登堡)
復原了填海造地生態的豪斯登堡(攝影/川澄·小林研二攝影工作室)

被那片森林賦予了勇氣

2013年竣工的埼玉縣“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埼玉製作所寄居整車廠”不僅循環利用了基地內的土壤和木材,還對剩餘的自然資源進行妥善管理的同時,再生了新的自然和生物成長的生態系統。2015年竣工的“豐島區政府大樓與住宅綜合體”項目將區政府辦公樓和高層住宅結合在一起,將高層建築的裙房改造成階梯式屋頂花園,引入陽光和清風,營造出不依賴機械力量的舒適愜意的室內環境。我們在設計過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協調建築與當地地形、氣候和自然環境的關係,位於板橋區高臺的闊葉林給了我們有力的支持。日本設計在創立之初曾經在那裡設計了一個名為“太陽城”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當初懷著恢復武藏野森林的願望而栽種的樹木經過50年的歲月,如今已經長成枝繁葉茂的森林。鬱鬱蔥蔥的森林賦予我們勇氣,鼓勵我們尊重自然,牢固樹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埼玉製造所寄居整車工廠全景(提供/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工廠用地內的生物群落
豐島政府辦公樓與住宅綜合體(攝影/川澄·小林研二攝影工作室)
豐島區政府大樓與住宅綜合體 生物群落(攝影/川澄·小林研二攝影工作室)
竣工時的太陽城 (攝影/翠光社)
三十年後的太陽城(攝影/翠光社)
page top